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许昌 > 正文
当前播报:许昌市建安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
2022-12-30 09:13:07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资料图片)

大河网讯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村有产业,民有恒业,乡有新风,人有精神。在建安区委、建安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6年攻坚奋斗,建安区10485户3276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32个贫困村全部摘掉穷帽,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幸福道路。

回眸脱贫奔小康迈进全省第一方阵的辉煌,从“331”工作机制到“ABC三类管理”机制,从“我的一堂扶贫课”到“四讲三说一家亲”座谈交流活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的艰巨探索,折射出建安区委、区政府领导层的为民情怀和伟大创新精神。

“331”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第一个“3”,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面对面采集信息、面对面核算收入支出账、面对面商定帮扶措施;第二个“3”,建立“精准识别报告、项目推进报告、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报告”3个报告;“1”,制定1个行业扶贫政策公示清单,将11个行业部门承担的扶贫政策、扶贫责任、完成时间等内容上墙公示,使贫困对象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做到了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一做法得到了河南省扶贫办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ABC三类管理”机制推动精准扶贫。建安区把该区贫困群众分为ABC三类,将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归为A类,没有劳动力但家庭成员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归为B类,既无劳动力又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归为C类。对ABC三类贫困群众,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实行三类管理”。5年间,建安区排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7277人,发动辖区社区工厂、产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家庭农场等215家企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5383个,并安排他们在公益性岗位就业1894人。这一做法被《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简报》和《河南经济报》报道,成为全省推广的经验。

“我的一堂扶贫课”激发帮扶人员活力、动力。驻村第一书记轮流讲一堂扶贫课。2018年5月,这项活动由建安区委、区政府发起,组织73名驻村第一书记讲扶贫政策、讲脱贫经验、讲工作感悟、讲群众期盼。通过开展“我的一堂扶贫课”活动,驻村第一书记吃透了政策、摸清了底子,掀起了争做脱贫攻坚先锋、引领群众致富的热潮,使群众奔小康有了“主心骨”,盼头更足、步伐更稳。

“四讲三说一家亲”座谈交流活动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四讲”,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讲政策;帮扶责任人讲帮扶工作和措施;村党支部书记讲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项目建设情况;驻村第一书记讲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三说”,贫困群众一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哪些,享受的各项扶贫政策有哪些,帮扶干部怎么帮扶;二说哪些扶贫政策没有享受到位,对帮扶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下一步生活怎么打算;三说还有哪些群众生活更困难,哪些人还需要扶持。“一家亲”,干部与群众围坐一起“话扶贫”,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4年间,建安区开展“四讲三说一家亲”座谈交流活动15500多次,成为面对面破解群众脱贫奔小康难题的“建安经验”。

“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是建安区在全省率先探索的产业振兴新路径。目前,该区注册现代农场982家,建成社区工厂131家,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就业致富。“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振兴之路作为“建安案例”,入选《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汇编》,为省、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方案。

2020年,建安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建安区还成功探索了“三级询问”、“志智双扶”、“一研一编一兜”、“三监测一报告”等一系列新模式,5年间,累计入库扶贫项目704个,累计实施贫困群众危房改造2010户、“六改一增”2080户,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6.47亿元,带动8891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使117个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之路,正在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谢书芳)

责任编辑:hN_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