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04-11 09:06:35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日前,许昌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条主线,明确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和任务清单,全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牢牢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4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280万吨以上。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多种粮、种好粮。扩大粮食作物社会化服务覆盖率。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6万亩。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达到20万头。持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严格耕地保护。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究。分类明确耕地用途,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新建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全部建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支持鄢陵县建设全国一流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支持长葛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以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2022年畜禽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开展防汛查弱项补短板工作,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紧盯“识别、帮扶、退出” 环节,做好精准监测、精准帮扶工作。坚持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排查相结合,确保风险及时发现、不漏一户一人。加强监测对象政策宣传解读,严把退出标准。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全面落实金融帮扶小额信贷政策。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加大乡村公益岗位开发力度。

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定期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开展2次行业政策落实“回头看”。有序开展驻村第一书记轮换,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探索在农业产业建立“链长制”。

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蜂产品、豆制品、面制品、畜产品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好现有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构建“两带四群五板块”乡村生态休闲游布局。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域商业网点规划,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加快农村物流网点布局。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示范性经营主体100家左右。推进合作社联合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定在120家以上。

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推进“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完成1万人次高素质农民持证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新增各类返乡创业人员4500人。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年底完成村庄规划编制600个以上。全面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集中整治“一户多宅”问题。实施“拯救老屋行动”。

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50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60公里。积极推进鄢陵县、建安区饮用水地表化水源置换试点任务。加快推进管道燃气下乡,2022年新覆盖行政村204个。年底前实现乡镇以上 5G信号全覆盖。年底前60%以上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进村。

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新建公办幼儿园35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1所。加快县级“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全覆盖。建设5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推动全市79所乡镇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市小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清脏治乱拆违增绿”集中攻坚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1万户。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以上。新完成50个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新命名森林乡村(果树进村)示范村55个。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了突出时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要求,并就“人、地、钱”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含金量足、可操作性强的支持保障政策。(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