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返乡创业人才中的“一抹绿色”
2022-04-09 12:05:30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车辆进厂之后,先去洗消中心清洗杂质、消毒,再进入烘干中心,在70℃的高温下烘干,再进入消毒站进行紫外线杀菌,然后料车才能把饲料送至料塔,由料塔分送到各个猪舍,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正在侃侃而谈的人名叫钱克亮,是襄城县恒杰养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名“85后”,钱克亮原在外从事建筑工作,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一家规模化、智能化养猪企业,后经过多方考察,他敏锐地发现了中国生猪养殖领域的巨大商机,于是他毅然返回家乡紫云镇孟沟村,在村边的山坡上建养猪场,开办养殖公司。

2015年,总投资近4000万元、占地400余亩的养猪场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襄城县恒杰养殖有限公司养猪场的生猪存栏量达到3万余头。作为远近闻名的养猪达人,在生猪养殖领域,钱克亮有着自己朴素却深刻的见解:“养猪没有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防疫。”

为了做好猪场防疫,钱克亮积极引进智能化设备,逐步探索并构建起了严格、高效的管理体制。

智能化养殖 建起一条生产线

在养猪场,猪圈里的卫生保持得很干净,每天定时定点有工作人员清洗,生猪的吃喝全部是自动化传送,减少了人工参与,很好地控制了环境不被污染,减少猪生病概率。襄城县恒杰养殖有限公司法人冯赛如是说。

“我们的猪舍严格实行封闭化管理,每一批生猪都配一批工作人员,参与养猪的工作人员,必须等半年后生猪出栏,才能离开猪舍,最大程度避免污染。”

恒杰养殖有限公司的养猪场已经摆脱农村人工养殖的藩篱,通过全自动化的智能化设施和现代化管理,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推进种养结合 延伸一条产业链

钱克亮深知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生产的绝不只是几万头生猪,还要能够串起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经过市场调研,和大量实验,在恒杰养殖有限公司的养猪场,猪的粪便经过干湿分离处理后,成了果园里的“香饽饽”。

养猪场有专门收集清扫猪粪的自动化设施,先将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经过进一步的处理被直接运往近800亩的果园,湿粪先排入2000平方米左右的虹膜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高峰时一天可产生300-400度电量。一段时间后,沼气池中的湿粪排入黑膜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果园进行灌溉。

为桃树、猕猴桃树、葡萄树等各类果树提供充足的养分,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产业链。

助农增收致富 热心公益事业

产业链形成后,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今年70岁的陈纪安是孟沟村村民,“我2016年都在这儿干活儿了,平时就在这个果园里修剪树枝,给树浇浇水,每月2200元,离家也近。”陈纪安笑着说道。

除了直接提供就业机会,2019年以来,恒杰养殖有限公司响应襄城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猪仔贷”,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养猪场仍喂养着来自400余户脱贫享受政策户的近1000多头生猪。

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钱克亮还积极捐资助学,参与公益事业。由他资助的两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20年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口罩最紧缺的时期,他多方筹措了5000只口罩捐赠给紫云镇人民政府。

在钱克亮的带领下,2018年襄城县恒杰养殖有限公司被确定为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而他本人也被评为襄城县第一届优秀乡土人才。(宋学光 袁金艳 李海峰)